导语
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
转自公众号富书(ID:zhongchoudushu),作者:霁顔酱(富书签约作者),转载已获授权。
01
读书有没有用,是老问题。
读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横面学习,本科学习的内容宽泛而浅,大家也没有深入的意识,及格万岁的心态深入人心。
反倒工作以后变成了竖切入到一个方向去深入,现代职场压力一上身,恐遭淘汰,毕业几年差距就拉开了,根本不敢松懈。
但这并不是终身学习所希望我们做的,学习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为了让我变得高深莫测,恰恰是为了恢复我们做为人类的天真。
天真的人,才会好奇,去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学习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
很多人都想不清读书的意义。
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该做;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
做人圈子大,职业圈子小;做人当有理想,有志愿。这种理想与志愿,藏在各人内心,别人不能见,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当能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自己不断读书。读书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从读书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进。
钱穆《读书与做人》中说:婴孩一出世,就是一个人,但还不是我们理想中要做的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因为日渐长大成人了,就认为满足。所谓做人,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
这须自年幼时即学做;即使已届垂暮之年,仍当继续勉学、努力做。所谓“学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无止境。
季羡林在《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写到:你们想要从我这里学些什么经验呢?我没有多少哲理,我也讨厌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我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迹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
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白易懂,用不着解释。
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
这个道理也用不着多加解释,只要心里明白就行。至于爱惜光阴,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实行者,却不多见。
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
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然而回想一下,青年们,我们真的做到了学习与惜寸阴吗?周总理早年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听来仍是掷地有声。
打开手机,翻出朋友圈,一半的少女在养野男人(恋与制作人)中迷失自我,一半的少男在打农药(王者荣耀)里无可自拔。
悲哀。
02
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陈述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
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长年累月的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并且坚持终身读书学习,才能享有随之而来的成功、荣誉和财富。成为世界首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巴菲特只是通过一生的专注和终身学习,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我倡导终身学习?
第一,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时代,正在悄悄犒赏那些终身学习的人。
想要有所成,请先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传递给下一代。
不妨想想那些古时的名门仕族,千百年间依旧能不定时冒出星光闪闪的人才出来,靠的是祖辈留下的财富?靠的是苦心经营的人脉?还是世代坚信的思想?
终身学习是我们成年人应该敬畏的东西。
予思朱子言:“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这是曾国藩引用朱子的话:“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猛火炖出来的知识专注于你一方所长,慢火温的知识是你需要的终身学习。
无独有偶,近代学者梁启超在家书中也告诫儿子梁思成:“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梁启超家书》讲述了: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除去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
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
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似其他,更像是一种传承,祖辈传给父辈,父辈传给我们,这传承无关乎金钱名利,更多是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只有真正强大的自我,才能长久立足和受人尊敬。
第二,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塔勒布提出了著名的“黑天鹅理论”:“非常不可能发生和无法预测的事件,存在于世界上每一种事物之中。”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都迟早会迎来那只可怕的黑天鹅。
之前雷军回母校发的一张照片,“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这个词语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其中之一是:“一个人性格、认知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未知的渴望,对人生自我的诠释,才是终身学习的意义,为了工作而来的学习,我们看来更多的不是学习而是对生存现状抗争的表现。”
终身学习这只“黑天鹅”值得我们敬畏,想不被你的行业淘汰,你必须终身学习。
03
罗斯福在二十三岁时他出版了第一本书《1812年海战》(The Naval War of 1812),从此就没有停止过写作,主题涵盖谈话录、政治、人物传记等。
莫里斯说,据说罗斯福有段时间每天读一本书;毋容置疑,正是阅读和写作让他在诸多领域驾轻就熟,更铸就了他的超凡魅力,从而在任职总统期间多有建树:建立自然资源保护政策,扩充海军,建立公平交易法案等等,不一而足。
他就是一位我们称之为“终身学习者”的人。于他而言,学习不仅令人身心愉悦,而且是通往事业成功的捷径。
这是我们许多人都想效仿的习惯。
鉴于现代经济尤其是在技术领域遭受的所有冲击,《经济学人》近来主张,不断地改善更新技能是提高职业素养的关键。高层次的正规教育与高收入、低失业率呈正相关。
除了实用性之外,学习本身就充满乐趣。
比如参与一个新的话题会令人心情愉快。当与同事或朋友交谈时,能信手拈来一大堆有趣的话题并且侃侃而谈,确实会让你信心十足。历经艰难终于弄懂了一个很难的新题目也会让人倍感欣慰。
朱光潜《谈升学与选课》中谈及: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学守约”,真是至理名言。
亚理斯多德是种种学问的祖宗,康德在大学里几乎能担任一切功课的教授,歌德盖代文豪而于科学上也很有建树,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的始祖,而他在大学是教授文学的。
近如罗素,他对于数学、哲学、政治学样样都能登峰造极。
但是,这种持续不断、契而不舍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一时兴起,它必须成为一种习惯。
因此就需要认真地培养。
04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约翰·卡拉曼(John Coleman)在文中提到这四点:
1.先设想好你期望达到的效果。
你是想读一些新的题材,让你的谈吐或者智力活动更加有深度?还是打算精通某一学科?或是想在日常工作之外紧跟一些最新的趋势?
就我而言,我的阅读计划既要涉猎广泛以满足我智力探索的需求,也要深入钻研诸如文化、认知等几个领域。
选择一到两个预期效果会帮助你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把习惯坚持下来。
2.基于这些选择,设定现实的目标。
我每年会设定一系列目标。然后我会把它们分为若干在一年内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在2018年坚持输入读书和输出写作)和需要培养的一些日常习惯(比如一周参加一次拆书课)。
对长期目标,我会拆解成小任务来跟踪;对于日常习惯,我会用一个小计划本来记录,这个本能让我快速便捷地跟进我的日常完成情况并观察进度。
这些目标把一个想要学习的模糊期望转变成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
3.有了目标,再加入一个学习社群。
我加入了一个持续写作俱乐部,确保我的写作计划进展顺利,并且让达成目标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在群里讨论选题,阅读和修改彼此的作品。
再比如我今年想学会拆书,因此我加入了“拆书帮”,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怪升级”,成为三级拆书家。如果你有一些特定的目标,就去参加那些你感兴趣的团体,比如每月的读书会或者是定期举办的行业交流会。
你也可以考虑报名参加正式的课程学习,甚至拿个学位,帮助你更深入地钻研某一门学科。诸如此类的学习社群能够提升你的投入程度与热情,让学习充满趣味。
4.排除干扰,全力以赴。
学习很有趣,但也得下苦功。一心多用尤其是使用科技产品(如手机、电子邮件等等)会让人很难专心。
真正地学习需要百分之百的专心,因此你要排除干扰,选择特定的时间段来学习。
不要带手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阅读。如果你去上课或参加阅读小组,就手写笔记,这样会加深理解和记忆。排除物质干扰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从心理上消除干扰。
在每天睡前看看清单,知道自己学习的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想要学习,然而工作和生活已让我们不堪重负,贪玩是人的天性以至于我们很少有时间和毅力去坚持学习,坚持输入。
发展特定的学习习惯是通往个人幸福和事业成功的一条路,这种习惯需要自觉建立,认真培养。罗斯福的成就足以证明,终身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终身学习不是什么秘笈,也没什么诀窍,只需将其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
05
当你用心大量学习后,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一个成功和优秀的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人格。”
而在他们身上那些普世而又优秀的品格,像是勤奋、节俭和自律,会通过书本的传承,耳濡目染的影响着你,在阅读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让你收获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社会阶级上的固化和差异,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个人眼界和选择的不同。而终身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决定我们出生和阶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终身学习,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提高和阶级的突破。
而一旦拥有了优秀的人格,你会更加坚定一个普世的信念:“如果你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在这个信念面前,所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和不劳而获的想法都会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衬托出你个人努力的熠熠光辉。
梁晓声在《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中说:“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
因为人有了思想的能力,那么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也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要终身学习的最好答案。
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本公众号转载已获授权,若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作者:霁顔酱,富书签约作者,90后双子座辣妈,文学硕士,新媒体情感公众大号原创作者,热爱写作与生活。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终身目标。诗酒趁年华,不负最美时光,简书@霁顔酱,微博@霁顔酱-张贝贝。
标签: 听恋网手机版